核心提示
早上广播播放的新闻,会成为她上课的素材;校园里所有的植物名录,她会和学生一起编撰成书;无人辅导的后进生,在她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她是贵阳学院的植物生理生态学老师刘燕。在她看来,一个老师能教学生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她觉得:“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教师不仅是传道者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要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刘燕老师一直认为,要使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善良之心和乐观之情对待和感染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学会宽容和积极向上。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尽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刘燕老师从未停歇过自己更新知识、提升水平的脚步,先后到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省委党校等学校跟班学习。此外,还参加了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等机构组织的短期学习培训,提升了政治思想觉悟、拓展了教育视角、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成为学生眼中知识渊博的老师。
校园植物被编撰成书
刘燕老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除了能熟练运用已有的教育教学规律、方法外,她还努力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先后承担了“植物学及实验”、“生命科学”、“生态学”、“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她都认真准备,不断充实新的课程内容,有时在清早上班路上听到的新闻就会成为刘燕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素材。一次,刘老师从车上的广播听到无锡太湖水遭到污染的新闻,而后的课堂上,她就为学生们分析污染的成因和防控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刘燕老师一方面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主体的需求,发挥教师引领者和促进者的作用,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发言、班级辩论等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研讨和质疑,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思考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创新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贵阳学院校园环境条件,设计不同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同时还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师生的共同协作下,贵阳学院校园里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被挂上了牌,上面标明了植物的名称、种类,让人一目了然。同时,由于贵阳学院内植物丰富多样,经过近3年的努力,刘老师和学生已经列出了校园内所有植物的名录并编撰成书,目前已正式出版。基于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刘燕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她所授的课程,学生评教均在90分以上。
作为一位母亲,刘燕老师把每位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儿女,关注他们的成长,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刘燕老师都加以关怀和呵护。刘燕老师说:“看着学生的变化,她会感觉到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他们将回报你的是你意想不到的成绩’。”(记者:杨皓钧 来源:贵阳晚报)